首页 > 今日推荐 > 正文

今日讯!两席位“顶”出8天6板,威奥股份大戏告终?

时间:  2022-11-18 18:45:53   来源: 证券之星 

上市公司因新产品沾上概念已是家常便饭,倘若被大资金看中,股价更能热到发烫,威奥股份就是其中之一。从11月8日起算,公司股价已经实现8天6板,其中有的涨停虽然拉出了下影线,但当日大部分时间是牢牢封住的。如将统计周期拉长,从年内盘中低点起算的涨幅更是超过92%,大资金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但与其他股票动辄四五家席位轮着热炒的套路不同,威奥股份的上涨,只有少数游资席位在突击“唱戏”,并没有出现机构席位的身影,热门席位更是少之又少。


(资料图片)

根据统计,年初以来威奥股份已经8次登上龙虎榜,虽然原因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发生在11月8日及以后。在所有上榜的席位当中,华泰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席位已经出现了6次,另一知名游资席位东财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也出现了3次。单以11月17日的涨停为例,华泰证券总部席位在买卖双方同时出现,对抵后净买入668.15万元。

那么,为何两家席位会突然看中威奥股份?答案可能与公司的氧舱产品有关。中国证券报在报道时引述威奥股份的说法指出,公司的氧舱产品已实现批量化生产及交付,适用的客户群体多种多样,但无一例外都是民间用途。此外,公司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也指出,目前已经在筹划扩展海外市场,争取使旗下的智能氧舱服务于全球用户。目前已有海外客户意向采购,公司会积极接洽亚马逊等海外合作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氧舱”这个词在威奥股份上市以来互动平台的问答中出现了20次以上,最早一次还是在今年1月初,意味着公司对相关产品的布局已有时日。

不过,威奥股份虽然已有布局氧舱,但营收并不算高,更谈不上对业绩增光添彩了。根据11月17日晚间的异常波动暨风险提示公告,截至2022年三季度,智能氧舱实现营业收入760余万元,约占当期营业收入总额的2%,对业绩收入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从主营业务构成也能发现,公司近几年的收入几乎都来自动车组和城市轨道交通的配套产品,与民用氧舱等保健产品并不搭边,而且动车组和城轨业务动辄高至70~80%的毛利率也更有吸引力。毕竟在未来前景和盈利水平都不确定的情况下,贸然进入新的产品领域,而且还是放弃了已有的“安全垫”,本身就极其冒险了。

那么,为什么威奥股份在主业并不相关的情况下还要开展氧舱业务呢?财务数据无疑最有发言权。

首先从利润开始。根据利润表,威奥股份在上市之前的2016~2019年营业收入步步高升,营业利润也从1.41亿升到2.67亿,但上市后就来了个“大变脸”,其中2021年的营业利润甚至比上市前的2016年还要低。

不过威奥股份在2021年度的业绩预亏公告中曾经提及,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乘坐动车出行人员减少,导致动车的新造和检修需求下降较多,直接导致公司主营业务订单大幅减少,由此录得亏损似乎也是情有可原。

按常理来说,在面临亏损的情况下,为求稳健发展,最安全的办法之一就是收缩投资,但威奥股份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根据现金流量表数据,公司2020~2021年,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净值一直为负,与2019年相比看似变化不大,但公司手中持有的货币资金却从2020年的10.46亿急跌至2021年的4.24亿,仅用一年就花掉了IPO净募集资金(11.288亿元)的一半。

事实上,在上市之后不到半年,威奥股份就公告称,公司与关联方青岛金丰亨共同出资6.3亿元收购成都畅通宏远科技(后更名为成都威奥畅通)的股权,其中公司需要负担的金额为5.985亿元,这与上述的花钱速度几乎完美吻合。收购来的成都畅通宏远也是不负众望,单是2020年就实现了1311万元的利润,2021年更是增加到4749万元,与逐步下降的利润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不论是1000多万还是4000多万,都无法扭转当年威奥股份显著亏损的现实。

在利润和现金流变脸的同时,威奥股份的偿债能力也是问题不小。根据统计,从上市前的2016年以来,大多数年份货币资金相对短期借款都有1~4亿元的缺口,几乎比当年的净利润还高,仅有2020年存在2亿元的盈余,而这还要拜IPO所赐。公开信息显示,威奥股份2020年资产负债表当中的货币资金超过10.46亿元,已经是历年来最高,但这也低于11.2亿元的IPO实际募集资金。

可以想见,如果将IPO募资剔除掉的话,威奥股份不仅应对短债会出现资金缺口,就连维持运营的货币资金本身恐怕都成问题。

(根据财务数据整理)

总而言之,威奥股份年初以来在互动平台和其他渠道频频宣传氧舱产品,但在公司已有高毛利率业务,而且财务失衡的情况下,这一举动恐怕不止是蹭热点,更多也是为了自救,尤其还是在游资大多“不趟浑水”的情况下。当然,不论氧舱成功与否,单是业绩变脸和财务失衡,大家在投资时就需要万分小心了。

关键词: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