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对外发布《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聚焦餐饮、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电商零售、新能源车、新消费品牌孵化等业态,提出51项改革任务打通痛点堵点。
部分业态的改革任务体现出创新特征,也有望对相关产业带来较大影响。例如,商超方面,北京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引入品牌连锁便利店;针对电商企业上市融资难等问题,加快制定落实电商企业一企一策重点平台企业指导帮扶等政策;在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方面,明确制定实施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研究二手新能源车检测和评估标准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优化消费营商环境
1月30日,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对外发布《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主要任务包括优化和完善消费企业准入准营制度、进一步规范对消费企业监管执法、推动符合消费企业特色的改革创新、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等四个方面。
这些改革任务覆盖了70%以上的居民消费,既包括准入准营、监管执法等共性任务,还提出个性化改革任务。业内认为,这体现出北京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的战略考量。
不少产业业态有望受到影响。例如,北京明确将合理放宽餐饮、连锁等业态进入限制,针对连锁企业进进院校、医院、公园等单位进展慢,批准难度大等问题,北京要求各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场馆、医院、公园、地铁、科技园区等单位引入品牌连锁便利店。该项由北京市交通委、市国资委、市园林绿化局、市体育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城管执法局、市消防救援总队、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北京作为超大型城市,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不同消费业态的营商环境依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隐性壁垒,北京此举,是结合市场主体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的创新经营需求,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调整工作流程,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实现“企业有创新,政府跟得上”。
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也是市场关心的重要内容。从方案来看,未来,北京更多商圈将尝试外摆经营方式。
据悉,北京将加快规范商圈广告、外摆、展示、促销等事项办理流程和标准,完善户外广告设施管理配套制度,制定实施商圈外摆经营管理规则。同时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由区政府统筹组织相关部门划定外摆位,明确外摆时间、经营品类等细则,由经营者向所在街道进行网上报备,由街道对细则落实情况进行监管;优化促销“无需许可活动报告”内部管理流程,属地公安、消防等部门提前开展安全指导。
一些新业态也进入方案优化营商范围。例如,针对企业提出的文化演出许可审批周期长,办理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备案证明门槛较高的问题,北京将举办大型演出活动涉及的营业性演出许可、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等审批服务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实行并联审批、全程网办;研究出台密室剧本杀等新型文化业态内容管理规定,细化内容审查标准、流程。
优化电商零售发展环境方面,针对企业反映的融资难度大、“一企一策”希望加快落地、跨境电商经营范围有限等问题,北京将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专项信贷额度、灵活调整还款安排等差异化服务,积极争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产品扩围,延伸拓展跨境电商线上线下业务融合,研究探索依托市内商圈、超市等消费场景设置自提柜、前置仓的跨境消费新模式。
优化新能源车消费环境
近年来,北京等地新能源汽车市场井喷,如何优化新能源车消费环境也成为重要考量。
在方案中,北京明确,针对充换电设施落地难,二手车交易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将制定实施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形成全市车站相随、场景互补、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车用新能源补给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同时研究二手新能源车检测和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新能源车报废实施细则。
此外,北京还部署统筹推进商圈改造提升和交通配套。针对大型商场周边停车难、道路拥堵、地铁口不连通等问题,编制商圈交通组织方案,重点增强商圈内外连通,科学提升路网密度,提升地上地下交通连接程度,推进停车设施共享共用。此项由各相关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市商务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交通委配合。
春节期间,京城商业人气回暖。公开数据显示,老字号餐饮订单量增长69.3%,全市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57.6%。而根据北京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为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积蓄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