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财经》 文 / 杨力
(资料图片)
在营业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三生国健(688336.SH)的净利润成功扭亏,这要归功于该公司对费用的控制。近年来,三生国健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五成,该公司正积极发展CDMO业务来改变业绩依靠一款药品的现状。
营收下降 净利润扭亏
2月25日,三生国健发布了2022年的业绩快报,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2%;同期该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826.96万元,同比增长了167.3%;同期扣非后净利润为-76.4万元,上年同期为-756.97万元。
对于营业收入的下降,三生国健的解释是,该公司核心产品益赛普受市场竞争加剧及疫情的影响较大,销售收入同比负增长。但该公司抗肿瘤产品赛普汀2022年度快速放量,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另外,2022年度也是公司CDMO业务独立运营第一年,业务进展顺利,成为公司业务新的增长点。
对于扣非前净利润的增长,三生国健给出的解释是,公司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的降低,其中管理费用较去年同期同比减少17.62%,管理费用率较去年同比降低0.8个百分点;公司2022年度投入研发费用31328.38万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减少31.16%。
2020年7月三生国健登陆A股市场,该公司主要从事抗体药物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2021年,三生国健有95.8%的收入来自医药制造。如果按产品划分,该公司有86.6%的收入来自益赛普,2%的收入来自健尼哌,7.2%的收入来自赛普汀。
《电鳗财经》注意到,过去几年三生国健基本徘徊亏损的边缘。从2019年至2021年,该公司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93亿元、-1.99亿元和-0.08亿元,同期增速分别为-9.15%、-167.91%和96.19%。
业绩的低迷与该公司主要依靠其一款产品益赛普有直接关系。益赛普是该公司在2005年自主研发,是我国风湿病领域第一个上市的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也是我国首个上市的全人源抗体类药物,从此扛起了三生国健主营收入。
在三生国健上市之前的2017年至2019年,益赛普占三生国健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0%、100%和99.84%,由此可见,该公司严重依赖益赛普的销售。直到2020年,该公司的第二款药品赛普汀才获批上市,截至目前该公司产品的收入占比还未达到10%。
业绩严重依赖赛普汀,而且,随着该药品在2017年纳入医保目录,价格大幅下降,而且,竞争对手的产品又致使赛普汀不得不继续价格,该公司的业绩也在持续走低。
研发投入占比超五成 新业务仍难“扛大梁”
事实上,三生国健也想开辟新的收入来源。2022年,三生国健曾披露公司将CDMO业务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要改变其过去CDMO业务被动接单的状态,全面升级为由上海晟国作为独立的CDMO运营平台。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物科技公司加入CDMO业务的竞争大军,三生国健在其2022年半年报中披露,该公司也将发展CDMO业务,并在目前4万升产能的基础上还大规模投建新产能,包括上海张江基地和苏州基地。上海基地包含三个独立的1000升生产线和一条独立的灌装线。
从2017年年2019年,三生国健来自CDMO业务的收入分别为813.49万元、1100.38万元和1199.63万元。截至目前,三生国健的CDMO业务规模仍然较小。2021年上半年,三生制药CDMO业务收入4005万元,同比增长9.4%。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三生国健要发展CDMO无法绕开两个问题:同业竞争猜疑、CMC能力。业内人士指出,像三生国健这样的生物医药公司,如果是既想自主研发创新药物,又想同时为客户提供CDMO服务,很难两者兼顾。
另外,IP问题是发展CDMO的要害。现有的甲方转乙方基本均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一方面作为客户,如何保证客户给你的结构式公司不会拿去做氘代或做甲基化修饰,变成和客户同靶点、同作用机理的竞争者?另一方面公司自己研发新药,如何证明自己管线里的产品不是从CDMO客户手上剽窃的?
综上所述,三生国健在2022年的净利润实现了扭亏,但该公司靠一款产品支撑业绩的状况并没有改变。而且,在营业收入下降的情况,其净利润实现增长主要归功于该公司对费用的控制。而且,该公司对研发费用的降低也值得警惕。
2020年和2021年,三生国健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3.8亿元和4.7亿元,同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7.31%和50.96%。从三生国健的研发投入情况也可以看出该公司想尽快改变现在靠单腿走路的现状。
作为一家创新药企业,三生国健在2020年登陆A股市场时被资本市场普遍看好。上市首日,该公司股价开盘报44元,收报54.1元。上市第二个交易日,该公司盘中创下历史最高点57.52元,此后股价一路走低。从上市到目前,该公司的股价已跌去了65%。
《电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