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省会城市从不缺乏故事。
北上广深且不说,重庆的8D魔幻,长沙的不夜美食,西安的千年遗风,杭州的水乡余韵……大互联网时代下,每一座城市都在剖开自我,不遗余力地展示着自己的“城设”和“标签”。
而太原却是个例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抵达太原,意味着我们在山西“重走梁林之路”的行程已经过半,为了探寻古建筑在山西的乡野间钻久了,以至于刚进太原绕城,卷儿姐就发出了“哇!大城市!”的由衷感慨,一渠汾河水,一座崛围山,将太原城的大致地形勾勒出来。
晋祠胜境
图源|关中浪子
作为一个拥有500万+人口的大型省会城市,太原却并不是一座让人“一见钟情”的城市:它有着北方的粗犷豪放,也有些南国的羞涩内敛,坐镇山西正中心的它似乎兼容了南北特色却并不突出,煤炭重工时代的后遗症依然可以在略显混沌的空气中感受到,城郊的烟囱工厂与雾霾中的夕阳碰撞出些许“赛博城市”的味道。
有点“赛博城市”意味的太原城。
大城市的拥堵喧嚣它从来不缺,甚至会让初来乍到的旅行者有些茫然:在这里,我应该玩点啥?初见之下的太原或许普通得有些平庸,只有把脚步放慢小住几天,太原的好,才会慢慢展现出来,如果太原这位“慢热型山西闺女”是你的恋人,那么慢下来,则是爱上她的唯一方式。
古老的地标永祚寺塔与现代建筑的碰撞。
01
一碗温存的老字号
“吃”这件事儿,永远是旅行者与一座城市快速拉近距离的最佳方式——尤其是太原。
作为“碳水大省”山西的核心城市,太原从不缺老字号:认一力的蒸饺、六味斋的肉串、老鼠窟的元宵、晋乡楼的冷饮……随意在柳巷转转,当地人总会给你指上几处动辄百年历史而如今依然生意火爆的老地方,明晃晃的“老字号”招牌就像灯火阑珊里的那个人,蓦然回首之间总会不自觉地多看上两眼,然后就条件反射般,自动导航进了馆子。
美食是拉近与一座城市距离的最佳方式,慢热的太原尤其如此。
每一位老太原人,都有一份私藏的老字号美食清单,但逢道不同者,这份清单便会化为一种固执而又倔强的幸福感,而唯一能让他们达成共识握手言和的,似乎只有一种名叫“头脑”的早餐。
这一碗乳白的汤,是老太原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心头好。
羊肉、山药、黄酒等诸多食补之材经大厨之手融为一小碗乳白的汤,相比“头脑”这个名字,或许它的本名“八珍汤”反而更加亲民一些,但它的创作者:明末清初的傅山先生却想通过“吃头脑”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对清王朝的愤恨与反抗,他并未想到,这道口味略显清奇的药膳会几百年后的今天成为太原小吃界的无冕之王。
吃头脑,这种会让人产生恐怖联想的场景感总是会提前劝退许多旅行者,但对于每一位太原“老醯(音“西”)儿”来说,这一碗头脑,就是人生几十年的美食情缘。
早上的时间是属于“头脑”的。
清晨6点半,老字号“清和元”里就已挤满了前来赶“头脑”的本地食客,寒来暑往的数十年里,老一辈太原人早已总结出一套专属老饕的赶“头脑”秘籍:一笼皮薄馅大的“羊肉稍梅”是“头脑”必备的早餐搭子;绕开瓶罐陷阱,不加任何佐料的原汁原味是品尝“头脑”的正宗法式;“几滴额外的黄酒会让味道更甜醇、一口腌制的韭菜会让口感更爽气”是清和元主厨王师傅的倾囊相授;而三九严寒的隆冬,则是头脑“越吃越香,越喝越暖”的赏味最佳时间。
这皮薄馅大的烧麦,在这儿得叫“稍梅”才正宗。
最后一口白汤饮尽,邻桌的白发大爷放下勺子,发出了一阵幸福的咂嘴声,和同桌随意闲聊几句便推桌而起,缠好围巾心满意足地步出大厅,走进初升的朝阳之中。一碗小小的“头脑”,就仿佛这里的人儿一样,温厚朴实,内敛中蕴着澎湃的热情。
02
波澜壮阔的晋祠梦
如果说与太原的初见,是在老字号清和元,那么与太原的相知相识,就是在晋祠——作为“古建之旅主题”的核心戏码,它当然不容错过。
三千年晋祠,如今仍然默默守在太原城东南。
有着“山西万神殿”“古建王中王”美誉的晋祠是名副其实的古建“国保”,最早是供奉“桐叶封唐”的晋国始祖唐叔虞之祠堂,后多有兴阔,宋时改奉祈雨的“昭济圣母”,为中国现存最早皇家祭祀园林,古代建筑艺术最集中的祠院,宋至民国时代序列最完整的建筑集群,三晋历史脉络最清晰的文化载体,如此繁多的名头让晋祠数千年间香火繁盛游人不绝,名气之大,在山西无出其右。
图源|图虫:石耀臣syc
不信看看那停车场里横亘着的一辆辆旅游大巴,足以说明这一切。可即便如此“大众化”,晋祠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程度也远超你我想象,正如那句话:不到晋祠,枉来太原。
宝中之宝圣母殿,永远是古建爱好者心目中的白月光。
晋祠建筑的精华全在中轴线,而中轴线的精华在始建于北宋的圣母殿,时至今日依然保留了宋时原貌,八根木雕蟠龙柱、两尊天神塑像、殿内43尊彩塑均为宋代佳品,尤其一众仕女造像,真人大小的尺寸加上樱口星目,风格独特又栩栩如生,细品之下竟能读出众仕女阅历、情绪及性格差异与宋代仕女图中的人物如出一辙!
这其中社长尤以“捧印”仕女、低眉抬眼“心机”仕女、噘嘴生气仕女和露齿含笑仕女最为出彩,而正中的昭济圣母像被传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但实际尚有争论,不可尽信。
低眉抬眼“心机”宋代仕女,表情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八根木雕蟠龙柱上巨龙张牙舞爪,呼之欲出。
圣母殿旁,两株周代柏树一立一卧,历近三千年仍生机盎然,被欧阳修等大家所颂,据说此地曾还有一株周柏,不过已于清代伐尽。殿前鱼沼飞梁的十字造型属国内孤例,梁思成曾赞其“洵为可贵”,前方献殿简洁疏朗,大气利落,颇具金代风范。
金人台上,四座铁人分踞四角,除其中一座补造于民国年间之外皆为宋时作品,一眼即可辨别古今手艺之差距。作为唐朝龙兴之处,开国还愿之所,这里唐太宗亲笔的唐碑不可错过,细看里面的每一个“之”字均大不相同,乃行书上碑之殊例。
不愧是“古建王中王”,就连祠内的猫咪都如此霸气。
除此之外,再找找看晋祠的牌匾们吧,除了圣母殿檐下巨大的“显灵昭济圣母”乃宋真宗御笔外,其实还有数十通历代大家所提匾额可以细看,尤以难老泉亭傅山先生所提“难老”二字最为珍贵。
宋真宗御笔的巨型牌匾,是晋祠诸多珍贵名匾中的一块。
03
源远流长的太原城
一座宏阔太原城,半部浓缩山西史。
从晋至近,数千年的历史都浓缩在太原的山西博物院。
晋六卿赵简子始建晋阳城,至西汉设并(音“冰”)州,承大唐之煌煌北都,续五代诸国之王城,太原始终处在草原民族与中原割据的枢纽地带,几属兵家之必争。而在老辈的太原人心中,近代惨烈的太原围城战一直是他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夕阳西下,在崇善寺的墙上投下斑驳的树影。
好在时间抚平了大部分伤痛,重工与煤矿的综合治理让我们这样的旅行者得以偶尔复见太原的蓝天——诚然,太原远远称不上完美,但我们依然在太原住了一周,边休整边旅行,恰如前面所说,无论是美食、古建还是当地人,得有点耐心,才能感受到它的好,以至离去之时,心中竟久久回味它的韵。
图、文|社长的旅行日常
- end -
你的山西印象是什么?
通过留言和评论分享给我们吧~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就动动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