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央视网消息:我们将视线转向吉林长春。贯穿长春城区的伊通河也被称作当地的“母亲河”,曾经由于污染问题得不到根治,使河流长期处于黑臭水体状态。2016年,长春市启动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经过长达7年多的治理,伊通河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来连线正在伊通河畔一处公园采访的总台记者孙建德。
总台记者 孙建德: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长春伊通河东岸的渔航文化公园。这个公园位于河流的中段,是整条伊通河上5岛10园中的一处。与公园仅隔了一条慢行步道的就是长春市的“母亲河”——伊通河。全长342.5公里的伊通河是松花江的二级支流,河流由南向北蜿蜒穿过整个长春市区。
现在的伊通河两岸风景如画、绿地如茵。但是您可能想不到,在多年以前,伊通河是当地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从1986年开始,伊通河开始治理,但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从2016年开始,长春市启动了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治理排污口、清淤疏浚等措施,75个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根治。
通过长达7年多的持续综合治理,伊通河的改变究竟有多大?来看这两张卫星图的对比。这是吉林一号卫星分别拍摄于2016年8月和2023年5月的伊通河卫星影像。首先看,2016年还没有进行大规模改造、清淤之前,河水中这些明显的绿色物质是恶劣水质下大肆生长出的藻类和杂草,几乎覆盖了整个水面。再看2023年5月的图像,河水呈现出淡蓝色,河道两侧干净、通畅,之前大面积裸露黄土的河岸,也变成了绿地和公园,改变非常明显。
如今的伊通河就像一条翡翠般的缎带,为城市增添了灵气,也滋养了两岸的动植物,沿岸的多处河段成了东方白鹳、白鹭、红嘴鸥等20余种水鸟迁徙的停歇地,尤其在改造过程中,因地制宜,沿河建造了5个风景怡人的观光岛和10个风格不同的主题公园。
美景是伊通河的“面子”,我们再来说说它的“里子”,也就是如何来保持和提升水生态环境?这就要提到伊通河的水循净化系统。通过航拍镜头来看一下,渔航文化公园由3个池塘组成,伊通河的水系与它们相互联通。河水进入池塘后,经过前两个池塘的水生植物净化、曝气增氧净化,就回到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3号池。这块远远看上去像人造沙滩的地块,实际上是用了足足6万吨的石灰石堆起的水质过滤带。这些石灰石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结构,大约在50厘米的深度就能看到明显的水体,而且深度越深,水体就越明显。每天有大约14万吨水要从下面的石灰石间隙经过,水里的浑浊物会被石灰石吸附下来。完成这三步过滤后的水质是什么样?可以看一下过滤带边缘的水,几乎清澈见底,非常干净。每天十几万吨的清水通过出水口回流到伊通河中,能够进一步提升河流的水质。在整个伊通河的城区段,像这样起到“过滤器”作用的公园和观光岛还有5处。
如今,焕发活力的伊通河不仅让河岸边的游客多了起来,连一些许久不见的昆虫也重新现身。这种只能在干净水面上行走的小虫子叫水黾,因为有污染的水质会破坏水体表面张力,造成它不能行走,所以它的出现从侧面也检验出水质的改善。
夏季,沿着33公里的河岸绿道一路骑行,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最容易获得幸福感的一种方式,今天的伊通河不仅是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更成为城市绿色宜居的“生态轴”。将来,随着水质和生态环境的逐年提升,这条串起城市美景的大河将继续为城市的发展注入“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