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凭栏一片风云起》《良辰好景知几何》《传家》等多部民国剧扎堆热映,收视率不温不火,评论区却热闹非凡。一些观众借着剧中场景大赞“民国真好”,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民国剧一直是圈内热门题材,但近些年作品普遍口碑堪忧,一大原因就在于失真浮夸。尽管播前反复宣传,讲的是时代洪流中个体浮沉,但真正播出时就露了馅。剧中对主角如何抗争时代离乱之苦、经历了怎样的精神觉醒几无刻画,倒是在“一见钟情”“欢喜冤家”“霸总爱上我”等偶像剧老梗上拼命着墨。剧情只顾着给观众投喂“工业糖精”,还动辄出现常识硬伤。男主身份不是这大帅就是那司令,手下兵将沙场归来个个衣着光鲜……凡此种种,不过是披着民国外衣的粗制偶像剧,装的还是“傻白甜”的旧酒。
在民国背景板下天天谈恋爱已让人尴尬,对时代风貌的无原则美化更是荒谬至极。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民国时期军阀混战、饥荒遍野、瘟疫频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黑暗一页。普通民众在死亡边缘苦苦挣扎自不必说,民国剧最钟爱的军阀与姨太太的恋爱故事也鲜有风花雪月,多是悲情血腥。将这样一个民不聊生的乱世,硬拗成美好浪漫的“黄金年代”,可谓对历史赤裸裸的侮辱。
大开滤镜、胡编乱造,历史虚无主义的引流套路,对价值观的误导显而易见。君不见,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打着“军阀姨太太”旗号的造型异常火爆;在一些社交论坛里,一句“民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且风华绝世的时代”竟能引来几万点赞。这些无脑言论对于全社会是一种提醒:当历史沦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些人的历史观、价值观势必出现扭曲。创作者也好、播出平台也好,不能无视社会影响,只把作品当生意做。
今天,五花八门的历史视频内容越来越多,网络传播成为历史教育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也可能沦为歪风邪气搭车传播的契机。在这个问题上,各个出口的把关人都要担起责任,该矫正矫正,该引导引导,把颠倒黑白的烂梗俗套清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