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法(图片|配置|询价)是个社交工具, 也就是这个价值之外的商业光环,支撑这个高端商务车在中国市场行走了接近十年时间。
但过去三年,关于埃尔法的争议越来越多,日本本土市场的低定价和国内市场超一线定价,让用户和市场之间的博弈越来越激烈。
销量虽然可以说明一切,但争议过激,说明产品的恒久驱动力是不足的,埃尔法的定价虚高和“社交工具”属性,随时都有可能被后来者剥离。
【资料图】
成熟的市场一定会培育出来成熟的消费观念,埃尔法的社交属性崩盘是迟早的事情,电气化、智能化时代的提前登场,第一个就是摧毁高价格低价值产品。
埃尔法销量滑崩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腾势品牌日上,官方首次公布了腾势D9销量,这台初出茅庐的车型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8万新车订单,连续多个月销量破万。
数据显示,今年3月、4月腾势D9销量破万,单车均价42万,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中真正意义上做到价格、销量齐飞的车型,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中国品牌是不存在这样的车型的。
原因是,传统乘用车市场中技术壁垒被压制太严重,燃油车时代是合资车掌控,20万级市场销量中国品牌占有率只有可怜的6%左右,电动化以来,这一数据提升到了10%。
腾势D9之所以能够借助电动化转型成为最大的成功者,成绩来源于两方面。
一方面,站在比亚迪打造的上风口,技术储备及其丰富、强大, 比如说强大的三电系统以及独创的双枪快充,用闲置资源解决了续航焦虑问题,同时最大程度上用电机将驾驶、乘坐体验感拉满。
从使用层面来看,腾势D9的日常生活价值并不逊色于对手,事实上,MPV的天花板其实并不高,多人出行、商务接待的MPV产品力要求相对单一,舒适、静谧、空间处理得当,同时要求外在设计体面。
这些点,拥有绝对代差优势的腾势D9能够在产品层面做的比埃尔法更好。
另一方面,腾势D9提供了过去MPV时代给予不了的新出行方式,比如说科技感,比如说几乎0成本的使用开支,再比如说在限行城市中无痛点的随意穿梭能力。
所以,腾势D9上位了,其抢夺的未必是埃尔法的市场份额,但一定对埃尔法的潜在增量空间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埃尔法的很多用户群体要求的是社交价值,这种价值是可以被替代的,腾势D9在舒适、设计上做到了商用需求,收割了一部分埃尔法用户群体,也收割了GL8艾维亚市场。
同时,腾势D9也自己创造出了独立的细分市场,那些此前BBA的56E用户也有一部分被转化,同价格的所有产品都有可能被调剂,拥有调剂能力的核心根本,就是腾势D9本身价值超群带来的。
所以当我们退一步来看腾势D9的时候,其代表的不是比亚迪集团层面的价值飞跃,而是整个乘用车向电动化转型倾斜之后的必然表现。
其实一台腾势D9完全不能挖掘新市场的所有需求,腾势很快推出了第二台产品腾势N7(图片)。
从定位上来看,和腾势D9完全打出了差异化竞争,腾势N7定位猎装、旅行、轿跑产品,拥有更加流线的线条,出色的性能、豪华的座舱以及完全不同的体验感。
腾势N7定价大概率在35万左右,用电动化时代独特的推动力,在高端市场树立BBA之外的另一种出行方式和价值,为了让腾势高端体系有更强的牢固力,腾势N7上同样也出现了双枪快充来解决用户最头疼的补能问题。
同时,为了保证终端交付速度,腾势也用最快的速度铺设销售渠道,截止到目前,门店超200家,年底将会覆盖150座主流城市,全力创造一个高端出行社交圈。
腾势的保障力来源于时代的成熟,人们不再盲目追求所谓的高端、商业、品牌价值,理性回归到出行根本上,腾势D9作为目前的版本之子,提供了埃尔法都不曾给予的价值生活,所以才有了单月破万的成绩,这不是有能力的人更多了,而是埃尔法潜在用户迷途知返了。
我认为这是电动化转型的最大意义,回归理性的价值带来饱满的体验感,这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赛道突破口。